星空体育app官方下载 小编的私货:Cannondale CAAD13 Disc 105公路车评测
我最初的公路自行车是“消防车”款式的Cannondale CAAD5,总共买过五台Cannondale的自行车。虽然我并非狂热粉丝,但确实算是个资深的用户。听说Cannondale即将发布新款自行车,渴望再次感受他们的产品,可惜System Six的管型过于粗犷,而且第三代Super Six EVO那奇特的集成式车头设计,让笔者完全没有购买意愿,直到看到这辆CAAD 13……
这辆车原本是国内代理商用于开箱测试的,后来被广州Pro Cycling拆解过,各个部件都称过重。本来没打算买的,骑过之后觉得体验非常棒,适合日常上下班使用,于是以"拆装过的试用车"为理由,经过一番还价,用还算合理的价格买下了它。
先说说这款Cannondale公路车家族式的极简配色方案。这种极简风格的涂装只在车把前端略微点缀品牌标识,让骑行者初次见到时总要愣住片刻,才能认出它是什么车型。这种极简涂装引发的看法差异极大,刚开始笔者也觉得这配色方案是车架设计人员构思的,实在有些莫名其妙。然而,仔细观察实际车辆,部分具有优良质感的涂装依然可以接受星空体育app下载入口,比如这辆CAAD13Disc 105的“碧玉石绿”色。
你们要选用军绿色也没意见,反正差别不大,只是“碧玉石绿”听起来更显格调些。至于正式的名称,定为“螳螂绿”,不知海外的螳螂体色与本土的有差异?这辆车的车架呈现珠光效果,这类光泽度高的涂装,无需添加过多装饰图案和标志,否则会削弱车漆本身的质感。
然而,System Six的部分车型设有传统式下管大徽标涂装风格,而CAAD13仅配备简约型涂装,好在除了那些深色涂装外,其他颜色尚可,但这款的质感最为出色。
全碳前叉的轮廓极为修长。为了确保不同尺码的车架均能提供相同的操控感受,44至54码的车架配备了55毫米前倾角的前叉,而54至62码的车架则选用了45毫米前倾角的前叉。55毫米前倾角的前叉带有明显的头管上翘设计,从侧面观察时,其造型显得颇为突兀。
肩部厚度还算普通,样子不似那些细肩部前叉那样激烈。油管接口位置设计得相当合理,油管不会摩擦头管部分。前叉的轮胎与叉管之间的空隙相当宽阔。
谈及轮胎的空隙,CAAD13碟刹的架子能够达到三十毫米的空隙,而圈刹的款式也能提供二十八毫米的空隙。
车架头部采用 1-1/8" 至 1-1/4" 的细锥度设计,目的是为了兼顾车把的稳固性和骑行时的舒适感。
头部构造为了提升表现力,没有采用贴补加面贴工艺,而是选用其他方式。我个人反倒更欣赏CAAD5版本里那种通过手工打磨焊缝来实现的平滑头管过渡。
碗组依然使用日本丹下的产品,但只配备了一个锥形高盖
CAAD13本质上就是铝制版的三代Super Six Evo,完全复制了Evo的管型设计,较细的下管部分采用了特殊尾部造型。该车型能够维持传统圆管车架的重量和刚性,同时可以减少30%的空气阻力。
CAAD13依然采用SmartForm C1 Premiun铝合金构造,这种材料源自那个美国同乡的铝制框架,性能同样出色,选用抗拉力强且柔韧性佳的6069铝合金。Cannondale通过精确调整车架各部分管壁的厚度,打造出类似易拉罐的轻盈车身,从而实现极低的重量,同时确保了高刚度和高强度。
后背的下方主管装备了与EVO相同的模块式接线端子,调整电变时能够替换为护盖或RS910连接器直接操作。后刹油管从底部侧面直接插入,没有橡胶件进行辅助固定,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式粗放的设计风格……
Cannondale了解到部分车手倾向于在城市短距离绕圈比赛中运用铝合金车架,因此后下管特意配备了当前普遍的三个水壶固定点位置,以便在短途竞赛时将水壶装置得更靠下,以此减少空气阻力。
方形截面的上管有较大幅度的变径设计
该车型承袭了“Super SL six Evo”的底盘设计,三通部分采用了内置式座管夹,搭配特殊形状的立管,同时将后上叉的连接点位置下移。一位行业专家在观察三通处的焊接工艺后指出,这种焊接方式的技术要求很高。
座管夹被安置在下方的斜边凹槽里,座管接口位置因此显得相当利落。因为要实施焊接,所以直立管子没法和上部管子完全对齐,会略微凸起一些。
车型和UCI认证Logo,座管夹使用一颗内六角紧定螺钉锁紧
这个异形管道的模样好像在哪里见过,是的,各位都明白。你们应该都会好奇,管道上方和后方支架下方的螺栓是什么东西。后制动支架的孔位可以安装附件包里的支架桥,与管道和五通后方的螺栓配合,用来安装挡泥设施。
事实上前叉里也藏有挡泥板固定螺栓的位置,这表明Cannondale更倾向于把CAAD13制作成一款功能全面的车辆,而不是单纯的竞技型公路自行车。
立管采用整体非标准构造,在五通位置横向扩展以增大连接区域,从而增强该部分的稳固性。五通规格是Cannondale近些年持续使用的BB30A标准。
小后三角如今已是公路车的常见配置,Cannondale品牌也不例外。这个以革新著称的品牌,采取跟风策略也令部分忠实支持者感到不满,海外论坛上,老顾客们对新款车是批评不断。
后上叉的下降幅度和叉腿的弯曲角度,都属于CAAD13的Speed Save系统范畴,该系统旨在提升这辆铝合金车架的骑行舒适感。
后下叉使用外走线设计
铝材构造无法效仿碳纤维的极端后下叉形态,因此后下叉仅略带些微“蛙腿”特征,此设计亦为Speed Save系统构成,旨在改善后半程的乘坐感受。
从形状构造角度讲,因为竖管尺寸比先前的型号缩减了很多,因此鞍座能够显露得更充分,视觉上更吸引人。除了44码型号,整个产品线都采用了两种相同的头管倾角,并且配有两种一样的前叉倾角,由此计算出几乎全部车型拥有统一的58毫米试验值,这表明各个尺码的车架都维持着均一且极为敏捷的驾驭感受。STR数值,即Reach与Stack的比率,在1.39至1.56区间内持续上升,表明小规格构造更倾向于大胆设计,好在装设的大碗组部件能有效提升Stack高度。此外,整个产品线的前中心设定远超常规的竞赛级别车架,最明显的标志是前轮不会出现触地现象,这种配置在小型竞赛型车架中并不普遍。
变速系统安装了初学者型碟刹公路自行车通用的Shimano 105 R7020组件,后拨搭配了11-28T齿比配置。有个很"特立独行"的细节,官方页面写着配备30T飞轮,实际到手却是28T规格的。这一代R7000的操作感受相较往代有了显著提升,早前105系列那种迟滞的操控感在这套新组件中完全不见踪影。
这个前叉装配了BB30A中轴的Cannondale入门级四爪飞轮,配备了FSA冲压式52齿和36齿齿片组合,本质上就是换标重命名后的旧款入门版Si曲柄,虽然并非空心的曲柄,但30毫米铝合金中轴仍具备一定的刚性优势。
制动系统主要是R7020液压卡钳和前后160毫米RT54碟刹碟片组成。从左侧图片可以看出,CAAD13的前叉叉腿延续了EVO时期就采用的尾翼式结构,这也是Speed Save系统的一部分,能够略微增强前叉的避震性能。
前后均配备Mavic Speed Release标准的半快拆12毫米桶轴,单边叉脚采用开放式卡钩设计,轴杆表面设有变径槽,旋松轴杆螺纹后,略微向外拉动即可取下轮组,虽然拆卸效率提升有限,但确实有效解决了标准桶轴完全取出后无处安放的问题……
这套轮组是Cannondale入门级车型原装的Formula花鼓,搭配了非品牌的铝制飞轮,虽然拥有28根辐条,重量却相当可观,通常就是那种主要用来载你回家的配置。
轮胎的尺寸相当理想,选装了Vittoria Rubino Pro这一款,并且是配备了侧面反光带的型号,能够提升夜间骑行的辨识度,从而保障旅程的安全性。
这套Cannondale的3系列铝合金产品自成一套,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有最高等级的车型才会装配HollowGram SAVE整体组件。
此款车把管选用的是由25.2规格车把管演变而来的HollowGram 27 KNØT D形车把管,尽管材质为铝合金,然而因为管径相对较小,依然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震动缓冲,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其替换为高配车型配备的碳纤维版HollowGram 27 KNØT车把管,以此提升骑行时的平稳感。车座则选用了一只以钢轨为设计灵感的Prologo Nago RS STN车座。
骑行感受
骑行体验开始前,得先说说,后碟刹座位置不平稳,又或后叉片焊接不够精确,造成调整夹器时碟片不能正中,略微有些摩擦碟片。要是只是碟刹座安装面不平,用铣碟刹座的工具铣两下就行(不过这工具多数车店备不上);要是焊接精度问题,那只能申请保修了。
这款有“铝架之王”称号的车架,其强度毋庸置疑,试驾时特意挑选了破损路面来体验新车的减震效果。不得不说现在汽车制造商都很精明,配备的是28c轮胎,因此路面反馈相当清晰。轮胎确实起到一定作用星空·综合体育官网入口,但主要改进来自全新Speed Save系统,至于乘坐感受是否改善,我这个开了多年车的老手无法评价,得去问问曾经体验过CAAD13的CAAD12用户,他们反馈说新车的平稳性明显增强,在经常骑行的颠簸路段,旧款CAAD12已经要停下来控制速度,而新款CAAD13却能保持稳定骑行。
车辆自重相当可观,整备重量为9.3公斤,BB30A五通配置30毫米铝制轴心牙盘,可带来良好的踩踏支撑力,车架刚性同样出色,操控时力量传递十分直接,但在提速阶段,明显察觉到入门级轮组与28c轮胎组合的沉重迟滞感,上坡时也显得较为吃力。终究入门级碟刹车型在组件价格上有所增加时,其标价不能比圈刹版本高出许多,因此必须在部件标准上做出让步。
驾驶感受明显带有“美式风格”特征,车头反应十分迅速,车头位置较低且重心靠后,有助于提升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有效缓解了车头略显过度的灵活操控,高速下坡时不会让人感到不安,制动系统采用碟刹,制动响应更快,初始制动力更强,让驾驶者可以更加从容地掌控车辆,这对每天在城市中行驶的通勤车来说十分关键。
编辑在对比CAAD13与新款Evo时,或许是因为后者是基础版车型,编辑甚至模糊觉得CAAD13的动力输出更为明显些。根据德国Tour杂志的测试,CAAD12就能达到Super Six Evo相同的水平,只是重量相差甚远,那么新一代车型又如何呢?
图片来自微博用户“摸发虱痒”
最新一期Tour杂志的测试里,又对比了CAAD和Super Six。虽然圈刹CAAD13跟顶尖碟刹Evo HM比似乎不太对等,不过也能看出,CAAD13依然能和碳架匹敌,表现相当(风阻数据受轮组作用很大,因此差异比较清楚)。座椅部分的舒适度对比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差别不大,但需要了解,CAAD13 Ultegtra的坐管采用的是评测车辆所用的铝合金材质,而Evo HM则用的是碳纤维坐管,虽然这种比较方式不够严谨,但也反映出这款铝合金坐管具备相当可观的变形能力,果然管径越细的话,骑行感受就越舒适,这个道理确实是成立的。
56码的CAAD 13 Ultegra车重8.2公斤,这个重量或许未包含脚踏部分,与CAAD13 105碟刹版相比,它轻了将近1公斤,预计在提速和爬坡时会有更佳表现,这难道不是说明初学者车型还是选择圈刹更合适吗?
虽然小编并没有打算更新这辆车,不过,当目光落在旁边那套早先测评的Vison Metron 55 SL上时,便一时冲动,装用了两天。轮组表现出色,换上之后,骑行体验大幅改善,沉重感立刻不见踪影,提速和操控都变得轻快许多,维持巡航速度也毫不费力。虽然换上25c轮胎骑行平稳度略有下降,但论及提速与巡航时的畅快体验,我个人甘愿承受这种平稳度的折损。新轮胎让整车的骑行感受虽不能与顶尖碳架整车相提并论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却也堪比多数中上等级别的整车,令我个人非常满意。不过试骑结束后我仍决定不更换轮组,毕竟费用不菲,倒不如加装挡泥板来得实在些……
美骑点评
优势:其性能堪比碳纤维结构,乘坐感受更为优良,设有安装雨挡的预留位置,采用Speed Release半快速拆卸轮轴设计
存在缺陷:分量过大,后轮制动支架的加工精度较低,部件的规格欠佳,仅装置了一个上盖组件
升级方案:采用碳纤维材质的HollowGram型号27千牛扭力座管,搭配碳纤维制成的轮组系统
整体而言,这次购物体验还算令人满意,唯独那天糟糕的后碟刹座精准度让人不快……它具备出色的综合能力,并且预留了挡泥板位置,使得CAAD13成为一款攻守兼备的座驾。最后说说价格,这款CAAD13 105 Disc的定价为12990元,相较于它的两位美国对手,价格上具备一定竞争力。若由我决定,在入门级碳架与这款CAAD13之间挑选,我会倾向选择CAAD13。
说到Cannondale的两位美国同行Specialized和Trek,正好三家公司的旗舰级铝合金车架都已经完成测试,不妨借此机会进行横向对比,敬请关注后续《哪种“美国铝材”更出色》。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