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平台官网入口 电动自行车:中国式制霸

若曾到访印度、印尼、越南等南亚次大陆国家,在交通繁忙时段,常会被数量庞大的摩托车流所震撼——这三个地区摩托车的数量分别是2.21亿台、1.12亿台和4500万台,特别是人口不足1亿的越南,每两位国民中就拥有一台摩托车。在中国,主导地位并非由摩托车掌握,而是由电动自行车所取代——2024年电动自行车的数量达到3.5亿台(汽车的持有数目为3.53亿台),人均每四人就配备一台;相比之下,摩托车的数量为1.23亿台(人均每十一人有一台),位居世界第二。

为何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诸如印尼、越南、墨西哥、马来西亚、泰国、巴西等,还有中国台岛(人口2300万,有1500万辆),个人交通中摩托车都扮演着关键角色,唯独在中国,摩托车却被电动自行车所取代?

实际上,摩托车是中国最早实现广泛使用的机动车辆,特别是在广东地区,每年春节外出务工人员骑着摩托车返乡的场景常常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形成独特的现象,备受关注,引发广泛关注。在1990年代至2005年期间,中国摩托车的年产量超过了2000万辆,这一数字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当时越南等许多国家所使用的摩托车很多都产自中国,并且像嘉陵、宗申等一批知名的摩托车品牌也在此期间崭露头角,逐渐发展壮大,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如今,本田公司、Hero摩托车公司、雅马哈公司、TVS摩托车公司等企业占据了全球摩托车市场销售量最高的位置,其中本田销量达1940万辆,Hero摩托车公司为590万辆,雅马哈公司为460万辆,TVS摩托车公司则是370万辆。仅有的一个能跻身世界前五的摩托车制造商是中国电动自行车领域的领军企业雅迪,2024年该公司在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地区销售了四百三十万台电动摩托车。

中国摩托车产业的衰败与电动自行车的兴旺都源于禁摩令。

摩托车的罪与罚

雅迪集团创始人董经贵的第一桶金是靠组装摩托车赚的。

出生于1970年的董经贵来自安徽,曾在无锡担任汽车维修人员,退役后在当地一家摩托车制造企业担当驾驶员职务。1997年,他租赁了一处拥有1000平方米铁皮顶棚的厂房,开始从事摩托车生产业务。1998年至2000年期间,该摩托车作坊的年销量实现了显著提升,从最初几十台跃升至5000台规模。

新日创始人张崇舜的发家跟摩托车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张崇舜1969年诞生于浙江温州,起初跟随家族经营五金零配件行业。九十年代初期,他前往海南岛建立五金制造企业,为“新大洲”摩托车供应保险杠产品。1995年,他成功赚取了个人生涯中的第一笔千万元财富。这一成就让他意识到了摩托车市场的潜力。1998年,张崇舜以每台三十元成本租赁陕西宝鸡的国有渭阳摩托车厂厂房,开始进行摩托车生产制造。数月之后,渭阳新日摩托车在陕西地区广受欢迎,那时张计划于十年之内,借助摩托车业务实现十亿至三十亿的营收目标,志向远大。

可惜,董经贵和张崇舜都没能靠摩托车成为亿万富翁。

2000年后,禁摩令在全国逐渐铺开。

这项禁令最初出现在1985年,那一年北京制定了不允许摩托车在三环以内行驶的条例,到了2000年,这一范围扩大到了四环。随后,广州在2007年成为了首个全面禁止摩托车的城市。全国其他地区也相继效仿,到了2019年,这项规定已经推广到185座城市。

摩托车被各大城市禁止通行的核心原因有:

高速行驶的摩托车风险极大,属于人装铁器,仅配备头盔,缺少安全气囊之类的防护措施,因此其事故发生频率和死亡概率都相对较高,最近不断传出知名摩托车爱好者遭遇事故身亡的消息。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2024年全国摩托车交通事故丧生者达16532人,占所有机动车事故死亡人数的28.7%。即便如今安全意识增强许多,更不用说在2000年时,这个比例依然很高。

2、污染排放:早期摩托车生产以拼装为主,厂家环保意识不强。

2000年前后,广州出现过以摩托车作为作案工具的犯罪团伙,他们被称作“砍手党”。这类团伙的活动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治安困扰。此外,摩托车行驶时产生的巨大声响,以及它们随意穿梭城市街道引发的行为,也容易引发居民反感。

禁止摩托车行驶的规定在众多城市迅速实施,促进了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广泛使用,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00年至2001年期间星空体育app下载入口,中国电动自行车的年销量为29万辆和59万辆,到了2002年激增至159万辆,2003年更是达到了400万辆的规模。

爆发增长

最早入局电动自行车的其实是绿源创始人倪捷。

倪捷在1961年出生,是电动自行车行业里的领军人物。他17岁时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之后与妻子一同在宁波大学担任教师。1989年,他离开教师岗位,进入亲戚的工厂担任车间主管。由于对当时电动自行车电池的不满,他决定自主研发,成功攻克了电池和电机控制器技术。到了1997年,他成功生产出了第一批电动自行车。

1998年,张崇舜怀揣制造电动自行车的想法,经由老同学介绍,与北京中科院物理所三环公司取得联系,经过多番沟通,成功促使对方转让了性能优越的电机及其配套技术。1999年,新日在密云正式启动运营。当时张崇舜显然看重了北京市因禁摩政策(2000年政策范围延伸至四环路)而释放出的巨大市场潜力。到了2001年,新日的年产量已攀升至接近两万辆的水平。

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并且北京获得了奥运会主办权,这促使环保型的电动自行车广受欢迎,2002年,全国该类产品的销量激增至159万辆。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导致许多原本依赖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民众,因担心被传染而转而考虑购车或使用电动自行车,2004年轿车销售量达到223万辆,雅迪创始人钱静红曾提及,许多自疫区返回的人,纷纷抢购两轮电动代步工具。2004年5月,电动自行车被归类为非机动车,这一法规的颁布,有效消除了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阻碍。

爱玛创始人张剑1969年出生,拥有大专学历,最初在河南商丘的国有企业任职,后来跟随父亲投身商业,经营自行车业务(曾发展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自行车销售公司)。由于汽车行业门槛过高,在电动自行车市场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他于2004年毅然决定转向该领域。

董经贵夫妇原本依靠组装摩托车起家,后来也注意到了电动自行车市场,他们到处考察厂商,寻找发展良机,2005年,钱静红在天津参展期间,当地一位经销商表示希望销售电动自行车,钱静红便在天津寻找工厂进行贴牌生产,结果产品立刻大受欢迎,销量急剧增加,工厂生产能力无法满足需求,甚至出现了交货延迟的情况。雅迪在天津选址建设电动自行车制造基地,为增加产量,董经贵和其配偶还租赁了一座闲置的电影院,将场地改造成生产车间。雅迪选用优质零部件并注重外观设计,很快便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截至2005年岁末,公司员工数量增至四百名,年度营业收入达到数千万元,业务重心也从摩托车制造转向电动自行车领域。

电动自行车的初始推广方式是,销售商骑着多辆车辆,手持小旗,在街道和广场上开展活动,以此进行宣传。这一模式由绿源公司的创始人胡继红开创。她当时观察到杭州武林广场上有很多时尚的年轻人,于是立刻带着几辆电动自行车,举着倡导环保的旗帜,在广场上展示,结果在一天之内就销售出了300辆。

真正点燃整个市场的是“明星合作+广泛铺货”的运营方式。绿源在2004年聘请奥运冠军田亮担任形象大使,2005年雅迪则选择SHE作为推广代表,不过最早将明星代言推动得有声有色的是新日。2005年,新日年销量突破21万辆,登顶行业榜首。二零零六年,新日公司出巨资聘请成龙担任品牌形象大使,二零零七年,该品牌汽车销量增至一百一十万台,这一数字相当于同期市场中排名第三、第四位厂商销量之和。

新日的成功引起了爱玛的注意,2009年投入三千万元聘请周杰伦担任代言人,目标客户是年轻人群,"爱,就玛上行动"的广告策略推动了2010年销量,达到了220万台。此后直至2015年,从营收角度来看,爱玛的市场份额依然保持第二的位置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占比为8.75%。雅迪在2013年、2014年以及2015年的销售量分别是273万台、301万台和332.1万台,到了2015年,该公司已经在国内发展了1760家分销商,并且这些分销商总共设立了9000个销售网点。

图片

企业的宣传推广和销售网络竞争,加上价格合理的电动自行车(售价一千元),促使中国电动自行车销量迅猛增长。二零一零年,中国电动自行车的销售量将近三千万台,二零一三年时,销量达到最高点三千六百九十五万台,二零一四年之后虽然有所回落,但直至二零一八年,销售量始终维持在三千万台以上。

智能化新机会

率先洞察到电动自行车实现智能化、采用锂电池技术以及迈向高端市场的契机的是被誉为华为“太子”的李一男。

2015年4月,李一男担当实际控制人身份,发起了小牛电动公司的建立。2015年6月1日,小牛电动发布了其首款智能电动自行车N1,标价超过四千元,显著高于雅迪等传统品牌一千至两千元每台的定价,被称作电动自行车领域的“劳斯莱斯”,在仅仅十五天内就通过众筹募集到了七千二百万元。

图片

非常遗憾,仅仅两天之后,刚刚离开深圳宝安机场停机坪的李一男,就因为被指控涉及股票内幕交易,被执法部门控制,最终被判处两年半的监禁。《财新》杂志披露,由于他的被捕,小牛电动的内部出现了动荡,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甚至有退出投资的打算),李一男“每一天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即便如此,押对方向的小牛电动在2016年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累计售出8.48万台、18.9万台、12.5万台智能电动自行车,其营收分别是3.54亿元、7.69亿元、5.57亿元。2018年,小牛电动成功在美国股市挂牌交易,其市值一度达到30亿美元以上(2021年2月)。

不过,真正智能化、高端化市场机会来自于新国标的发布。

电动自行车行业在2000至2016年间实现了迅猛扩张,市面上存在众多未达到《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规范的非法电动自行车,它们带来了显著的安全风险,例如出现超速行驶、诱发火灾等严重事故。二零一七年二月十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更新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二零一八年五月十七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这一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二零一九年四月十五号,该规范开始正式执行。新国标对最高行驶速度、刹车效果、电机输出能量、车辆整体重量和大小等制定了新标准。这要求淘汰一部分过时的电动自行车(以及技术不符合标准的生产商),为新的参与者创造了市场空间。

图片

张珍源担任九号公司电动车事业部主管期间,于2017年着手打造电动摩托车与自行车系列,到了2019年12月,他们推出了首部电动两轮车产品,价格区间在四千元以上,市场定位属于中高档,这个推出时机安排得非常恰当。

九号公司的领导者王野指出,该公司在将直立式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打造成为全球顶尖产品之后,其欧美地区的业务份额高达九成以上,因此必须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以实现业务均衡,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在国内的年销量已经突破三千万台。

九号在研发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时,掌握了自动平衡控制技术,这项技术有助于防止倾倒,并使骑行更加简便易学,此外还拥有高稳定性的双重电池保护管理系统,该系统有助于延长使用时间,并能有效避免电池过热引发火灾,同时具备微波无线定位功能,可以防止设备遗失,并且采用了高精度且经济实惠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方案,这种方案在组件数量、成本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些技术能够应用于电动摩托车或自行车领域,从而形成独特的市场竞争力。新一代消费者在选购电动自行车时,非常关注其防跌落性能,同时也很在意能否有效避免丢失,对于防止意外起火问题也相当重视,此外,电池能够支持更长时间的行驶,也是他们十分看重的因素。

九号公司与小米生态链在2014至2018年间的合作,使其承受了严苛的“性价比”挑战,具体表现为将平衡车价格从1万元压缩至1999元,在此过程中,公司摸索出兼顾技术水准与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即新产品选用已广泛普及的核心器件,涵盖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及平衡车的关键部件,借助规模效应削减开支,同时持续强化技术沉淀和供应链运作水平。

图片

蓝鲨财经社搜集了九号公司自2019年12月产品发售至2025年6月的历年营收、销量等资料。2020年,九号公司电动自行车业务营收达4.32亿元,销量超过小牛电动的初创期,但销售网点增至700家(小牛电动在2018年6月仅设570多家)。

2021年,九号公司新增销售网点一千个星空体育平台官网入口,营收猛增至十三亿三千四百万元。这一举措带动了产品推广,销售网点进一步扩张,同时借助名人效应,销量和营收均实现大幅增长。截至2024年,九号公司电动自行车的收入贡献首次超越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业务(自2018年起已成为主要收入来源),成为核心盈利项目(占总营收的百分之五十点八)。到2025年6月,九号电动自行车的营收达到了68.23亿元,这一数字几乎与2024年全年的营收持平,主要得益于销售网点的不断增加。

图片

在营收方面,2024年九号公司的电动自行车销售额位列行业第三,仅排在雅迪(282.36亿)和爱玛(216.06亿元,九号公司自称智能电动自行车领域的领头羊)之后,而雅迪在全国的销售网点数量已经超过4万个,预计九号公司2025年的销售网点将达到10000个以上。九号公司产品竞争力突出,毛利率达到30.62%,显著高于同业15至20个百分点,若能持续拓展销售网点,其营业收入仍可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八月十一日,小牛电动公布了到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的财务报告,总收入为十二点五六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三点五,当时销售网点数量达到四千三百零四家。小牛电动2022年和2024年的营业收入几乎停滞不前,分别为31.69亿元和32.88亿元,其产品竞争力受到广泛批评,同时门店数量增长缓慢也是重要原因,仅三年时间新增不足一千家店,相比之下,小牛电动在2021年年底的门店总数已达三千三百家,远多于九号公司同期的1700家门店规模。

图片

从营收情况分析,除去九号品牌,雅迪、爱玛、绿源和小牛这几家行业领先者都得益于2019年新国标的实施以及电动自行车市场的更新换代,实现了业绩的显著增长,具体表现为2020至2021年期间营收数据的大幅提升。新日品牌自2017年进入市场以来,经营状况逐步下滑,到了2024年,其整体收益相较2020年降低了十五点五七亿元。

2024年,专注于高端智能电动自行车的九号和小牛,营收分别大幅提升70.39%和23.98%。而主打经济型电动自行车的雅迪和新日,营收则显著下滑18.77%和14.49%。爱玛和绿源的营收略有上升,分别增长了2.7%和0.27%。这能说明,当前购买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意愿显著增强,跟智能电动汽车的销售量急剧增长情况类似。

小结:电动摩托车与出海

2025年上半年度,九号电动自行车的销售额大幅提升,这得益于国家推行的以旧换新补助计划,其中上海市为每台新购车辆提供500元的资金支持。根据国家商务部门统计,在2025年的前六个月里,全国通过以旧换新途径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其月均销量环比增长了113.5%。到6月30日为止,全国范围内回收和更换的电动自行车数量总计为846.5万辆,与2024年相比,这一数据增长了6.1倍。前10大品牌电动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27.6%。

2025年9月1日,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开始推行,对电动自行车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包括提升行驶距离,让充电需求降低,从而对锂电池产业产生积极影响,要求车辆必须配备北斗和GPS定位功能,支持远程软件更新,增强系统防破坏能力,控制器需采用芯片加密技术,并确保操作过程无法撤销。这项规定对九号、小牛等主打高端智能的品牌有利,促使淘汰落后、组装的电动自行车企业。

二零二五年六月十八日,交通主管部门与公安监管部门共同颁布了《关于改进摩托车交通通行办法的通告,从二零二五年七月一日开始,全国要推行两项关键性的措施调整,不再限制主城区摩托车行驶,并且简化了省际间牌证申请的手续,这一变化为电动摩托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更有想象力的市场在海外。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在国内市场积累起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精通产品研发,拓展销售网络,塑造品牌影响力,具备这些能力之后,便可以进军印度、印尼、越南等地区,争夺摩托车市场占有率。雅迪已经在东南亚市场取得显著成绩,年销售电摩达到430万台,九号、小牛等企业也在加速国际市场拓展进程。小鹏汽车前联合创始人何涛于2024年建立电动摩托车公司OMOWAY,2025年6月向印尼市场展示了其首款原型车OMO X。ATN公司由金立前高管俞雷负责,该企业于2019年借助与印尼SWAP品牌的合作,在印尼建立了换电设施体系,该体系主要服务于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领域,并很快在该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原文标题 : 电动自行车:中国式制霸

关键词:

客户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