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平台官网入口 【丝路话语】给“电子眼”立门槛,让隐私不再“裸奔”
刘纯银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从4月1日起开始执行。这是我国首次出台专门针对公共安全视频管理领域的法规文件,它对摄像头的设置目的有明确的规定,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信息采集装置,同时对负责建设的机构也做了严格的要求,防止无关的个人或组织随意安装设备。(4月2日央视新闻)
摄像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电子眼”,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设备。公共场合设置的“电子眼”,在防止犯罪、惩治不法行为以及协助社会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出于安全考虑等原因,很多人也倾向于在自家门口安装一个“电子眼”。部分用户在装置过程中,角度未校准准确,不仅录入了自家入口,还把左邻右舍门口、楼道以及外部公共地带也纳入了拍摄范围,这些影像资料一旦被无序采集、胡乱使用,会对公共秩序和个人隐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条例》的推行,为快速扩张的监控设备系上了法律约束。
从“人人可装”变为“有条件配置”,法规为“监控摄像头”设了限制。《规定》最显著的革新,在于为“监控摄像头”的安装划定“法律禁区”。以往,“装不装”全由管理者主观决定——比如城市里不少小区物业曾以保障安全为由在每个楼层装上人脸识别装置,居民回家过程被完整记录。现在《条例》把安装区域严格控制在四个公共地段,这是法律对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公共安全监控设备不是装饰品,不能随意设置。
备案程序加上显著标识,为监控设备配备“法律约束”。电子监控原本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锐利工具,一旦脱离法律规范,就有可能转变成侵犯个人隐私的工具。早前新闻曾披露,青岛某商场在更衣室外设置了监控,没有任何警示,顾客换装情况被即时传送到安保部门,导致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这一问题,《条例》设置了登记备案和公开告知的双重保障。新规定规定所有安装监控摄像头的地点必须摆放“摄像头正在记录”的明显提示牌,没有执行告知任务的将被勒令进行修正。这是对公众知情权的重视,也是对权力运行的一种监督。
执法重点从拍摄行为转向设备安装,法规增添威慑力。以往管理偷装镜头如同应对四散目标,总得等违规事实出现才处理。现行规定提前介入惩戒,只要发现非法设置摄像装置就要施罚。举例来说,经营旅舍的业者若在房间暗装监控设备星空体育平台官网入口,即便并未使用,新办法也会导致器材被收缴,并可能被处以最高十万的罚金。
专家有言,《条例》的实施星空体育app官方下载,既是让“电子眼”获得法律依据星空·综合体育官网入口,也是为个人隐私提供安全保障。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主动维护隐私安全,“电子眼”就不会沦为侵犯隐私的工具。只要所有“电子眼”都能在法律框架内运作,我们既能获得科技带来的便利,又不必担忧被无限制监控。
我要评论